目錄
發布日期:
目錄
發布日期:
流浪動物問題一直是台灣各大關心動物權益的組織,以及各地方政府動物保護處亟欲解決的問題。
流浪動物除了在外難以生存,也可能遇到意外、虐待等危險,或是造成街道髒亂、因領域性占地、攻擊事件等問題,導致人犬、人貓等關係惡化,以致未來關於動物保護的政策與觀念更難以推動。
有賴於近年相關組織的努力,關心流浪動物權益,或想幫助流浪狗的民眾越來越多,而民眾在查詢相關資料時,一定會看到「TNR」或「TNVR」,到底這些名詞是什麼意思呢?實施TNR、TNVR會如何幫助到流浪動物呢?以下帶大家一起來深入了解。
TNR的全稱為Trap Neuter Return,是誘捕、絕育、回置的意思。透過幫助流浪貓、狗結紮的方式減少流浪動物的數量,讓流浪動物回到自己習慣的居住區域繼續度過餘生,但不再繁殖,是一種人道的流浪動物數量管理方式。
由於疾病如狂犬病等的傳播也是流浪狗問題所隱藏的危機之一,因此又發展出TNVR:Trap Neuter Vaccinate Return;誘捕、絕育、注射疫苗、回置,也就是在以往TNR的做法中,再加上狂犬病疫苗施打,除了減少流浪狗的繁殖數量外,也可以防止狂犬病的傳播。
而傳統對待流浪動物的圍捕、撲殺做法,因通報、捕捉不易而無法全數補捉,在捕捉不完全的情況下,反而造成流浪動物有高死亡率,但同時又有高繁殖率的惡性循環。
這些不斷繁殖增加的流浪動物群,在社區內造成環境髒亂、跳蚤、發情噪音等問題,又加深了人與動物之間的敵對關係,最終演變至流浪動物面臨虐待、攻擊等生命危險,而社區鄰里間也失去生活品質。
因此,TNR與TNVR是目前大多數動物保護相關組織認可,最佳處理流浪動物問題的人道方式。除了能夠維持動物的基本生存權利外,也可以降低政府因控管、收容流浪動物所產生的高成本。
想知道為什麼會有流浪狗?可以參考閱讀:浪浪別哭!流浪狗問題與國外流浪狗成功案例
圖說:TNR為誘捕、絕育、回置,TNVR則是在回置前多一步施打疫苗的步驟。
目前建議最有效率的TNR與TNVR執行方式,是透過社區中理解區域環境、流浪動物群落的義工串聯以及與志工、專業餵養人等,共同協助控管社區內流浪動物的食物來源,並分配適當的日期進行餵養與捕捉。
接著下一步,即是帶著流量動物至配合的動物醫院進行節育手術、施打疫苗,以及給予使用除蚤藥,最後經過修養後,再把牠們放回習慣的原生區域生活。
完成一連串的執行步驟後,將由各區志工與餵養人接手後續的管控,定期依照各區域的成果及成效列表,並回報地方政府或組織,以達到有效減少區域內流浪動物數量的最終目的。
那麼,實際上執行TNR、TNVR的各個步驟會如何實施呢?
1. 社區內的通報人與餵養人觀察區域內的流浪犬貓數量。
2. 於固定地點餵食,並持續超過一週,確保有足夠數量的流浪動物會聚集於該處覓食。
3. 與社區居民和其他餵養人宣導和溝通,一般居民切勿擅自餵食,餵養人則需配合於相同時間地點輪流餵食,並且不可一次放置過多 食物。但為確保誘捕日餵食時,有足夠流浪犬貓會出現,在誘捕日前應盡量少餵食。
許多民眾在看到流浪的貓貓狗狗,心疼牠們沒有辦法吃飽,因此會在街頭餵食罐頭、飼料等,當然有愛心關照流浪動物很好,但這樣的餵食舉動可能會造成環境髒亂、流浪動物聚集等問題。
這些善舉固然良好,但可能因此加深附近居民與流浪貓狗之間的衝突與誤會,或是因廚餘沒有清理又被附近其他的流浪動物食用,反而讓自己的愛心舉動衍生後續問題,而隱藏的問題則是許多民眾較少考量到的部分。
不過,流浪貓狗仍非常需要社會照顧,乾淨餵食和固定地點餵食也是TNR、TNVR的重要前置作業,因此需要專業餵養人與社區志工密切配合。
因此,例如台北市政府動保處就開設了「乾淨餵食愛心餵養訓練」。訓練課程包括:乾淨餵食愛心餵養、環保稽查相關法律規範、人與浪犬安全互動 、動物保護相關法律規範。完成訓練的志工可以獲得「街犬友善志工證」。
而這些受過訓練的專業志工,會以「乾淨餵食」的方式照顧浪浪,並用「指定餵食盆」的方式餵食,讓食物更乾淨健康。也會在餵食結束後立刻收拾餵食盆,以確保不會造成環境生態的影響。
綜觀來說,為了愛護浪浪的同時也保護自然生態與社區居民的權益,不建議一般民眾隨意餵食浪浪,想加入照顧與餵養浪浪的行列,可以點選此處報名受訓,成為專業街犬友善志工。
延伸閱讀:
圖說:經過訓練的餵養人與志工,會在固定餵食處使用乾淨餵養的方式餵食流浪狗,不留下廚餘,且餵食後確實清理。圖片來源:中華民國保護動物協會
如果TNR、TNVR前置作業有妥善執行,在誘捕日當天餵食時,附近的流浪動物應會聚集起來,此時就可由受過接近流浪動物訓練的志工抓捕,並送至動物醫院進行後續流程。
另外,在手術完成後,麻藥還沒退去前,獸醫會為狗狗或貓咪剪耳,以往多數剪耳方式會以小V型傷口為主,但因分辨不易,且容易與撕裂傷混淆。
因此,現在大多改為剪平耳朵4分之1至3分之1大小為主,讓民眾可以做到在不靠近、不接觸、不捕捉的狀況下,就得以分辨流浪貓狗正接受專業的管控和餵養。
當TNR與TNVR志工在進行抓捕時,就可以耳朵外型來判斷哪些犬貓已經做過節育手術,若看到已經剪耳的犬貓,就知道該隻犬貓已經做過手術,不會有重複補抓、浪費資源或甚至讓動物重複挨刀的問題發生。
TNR的作法源自於1980年代的歐洲,並被美國的動保團體沿用擴大實施用於減少美國本土的流浪貓數量,因被證實此種做法能夠有效的減少街貓數量,因此慢慢傳至日本、香港、台灣等地,在台灣也用於減少流浪狗的數量。
贊同TNR的理論認為,當一處的資源、環境適宜流浪犬貓生存時,流浪動物的數量就會越來越多,不斷繁殖並形成群體。一旦繁殖數量過多時,就會出現資源爭搶、地盤競爭等行為,造成當地社區困擾。
倘若採取捕捉、安樂死的方式將群體移走,只會因為當地資源空出來,而吸引下一群流浪動物進駐,造成「 真空效應 」(Vaccum Effect)。
因此,透過幫助流浪動物節育,尤其以雌性動物為主,可以有效減少流浪動物群體繼續繁殖,並且在過程中將已傳染疾病的動物篩選,最後將對於社區無害的動物回置至原生活區域。
而且,這些已節育的動物會繼續於該區域生活,並且不再繁殖,同時也會占據住該地資源,並因其地域天性驅趕外來的流浪動物,有效地幫忙控制在一個區域內的流浪動物數量,更重要的是,減少人類與流浪動物之間的衝突。
除此之外,各界也有些不同的說法認為TNR、TNVR擁有以下幾點的好處:
部分專業人士認為,經過節育手術後的犬貓,較不會受發情的影響出現攻擊行為,或是靠便溺氣味劃地盤等行為。也可以減少攻擊兒童、用路人的情況。
「貓叫春」等聲音是許多流浪貓聚集地居民會有的噪音困擾,節育後的貓狗會減少因發情出現的行為,半夜貓咪嚎叫等狀況就比較不會出現了。
在成功誘捕後會將流浪犬貓帶至動物醫院,除了進行節育手術之外,也會檢查是否有傳染疾病,並施打疫苗,可以有效減少動物間,甚至是人畜相通的疾病傳播。
有些人也認為,街犬、街貓的存在如同食物鍊一般,可以抑制該區域的老鼠、蟑螂的數量。假若區域內的犬貓都被清光,老鼠可能就會因為少了天敵而大肆繁殖,一樣會影響社區居民生活品質。
圖說:節育過的流浪動物較不會出現攻擊,或因發情而導致的行為。
TNR與TNVR在各國的執行效果不同,雖然在美國,關於TNVR在減少流浪狗數量的成效尚存許多爭議,但在台灣已經有成功執行並看到效益的地區。
台南市安平區漁光里曾是流浪狗數量過多,人犬衝突嚴重的指標性地區之一,且因當地部分人士的不當餵食,流浪狗群的數量越聚越多。
在2010年,該地區的流浪狗數量保守統計超過80隻,遊蕩的犬隻經常攻擊家畜、追逐車輛、影響用路人,造成當地居民生活困擾。
長期不斷加深人犬之間的衝突,終於在2010年4月分引爆,忍無可忍的居民走上街頭,抗議愛狗人士有愛心關懷流浪狗,但卻忽略當地民眾的生命財產權,當地居民已經因為流浪狗而必須忍受生命、財產的威脅。
此外,因為當地居民對於流浪狗的負面印象已經難以改觀,除了不贊同捕抓結紮流浪狗後原處放回的做法(TNR、TNVR),認為此舉仍會持續造成社區居民困擾,希望政府能全面捕捉。
最後,透過漁光里當地里長、動保處以及社區居民的不斷溝通,終於在2011年達成共識,在當地成立TNVR示範區,全面推動TNVR的執行。
並且,為了讓當地居民更加了解TNVR的好處,以及當地流浪狗的出沒區域,也在當地設立了「漁光毛小孩物語」,以簡單易懂的方式告訴民眾如何分辨已經抓紮過的犬隻,並提醒遊客不可隨意餵食流浪狗。
現在,也因為當地有許多可愛的浪浪,讓許多遊客特地去看毛孩,只是要注意的是,盡量不要接觸與餵食狗狗喔!
圖說:台南漁光島在當地設立了TNVR示範區以及告示牌,教導當地民眾與遊客如何分辨TNVR過的毛孩,以及畫出當地流浪狗的活動區域。圖片來源:中華日報新聞網
在歷經衝突、分歧及多方溝通、採取最適宜的處置後,最重要的是,根據台南市動物防疫保護處統計,2015年漁光島的流浪犬族群已大幅減少至50隻以下,而且這些狗狗大多數都已經過TNVR的處置,不會在當地繼續繁殖。
當地居民終於不會再因為看到流浪狗而舉報或是誤會政府沒有採取任何處置,也更清楚該如何跟當地流浪犬貓相處及保持距離。
延伸閱讀:
雖然TNR或TNVR的好處很多,且在國外已經施行多年,但由於每個國家的流浪動物狀況不同,因此仍存在著一些爭議。
如上述提及,為了辨認已經做過節育手術並被回置的犬貓,TNR過的流浪犬貓會被以剪耳的方式當作標示。為了確實讓人員在不接觸、不捕捉的情況下就可以辨認犬貓的標誌,剪耳的範圍也不能過小。
假如剪耳的標示過小辨識不清,可能會讓犬貓再次被捕捉並再次動手術,對於動物的傷害也一樣很大。而國內目前對於剪耳還無法清楚在網路上查詢到明確的規範。
僅以剪耳至多3分之1為公認標準,但每隻狗狗的耳朵、耳型都不相同,獸醫也僅能依照經驗,在盡量不影響狗狗的情況下剪耳。
曾有組織建議使用項圈,但實際測試後發現當狗狗在野外活動時項圈脫落的機會過大,而其他標註方式如耳部或腹部刺青又不夠明顯,而且需要觸碰到犬貓來翻開檢查,因此,目前最合適的方式仍是剪耳。
另外也因為標準不一,曾發生經過TNR的狗狗被剪耳傷口過大,且傷狗止血處理不佳,不確定是否會造成後續感染等問題,愛狗人士在發現後卻也求助無門。
過去TNR與TNVR的實施區域多以人畜衝突高、流浪動物過多等核心區域為主,但實際執行需要大量專業人員,在每個地區誘捕、操作難度又不相同。
因此,在實施不確實的狀況下,抓紮數量不足,新的流浪動物個體仍然不斷春風吹又生,造成一連串白做功的情況出現。
而且,2014年專家就曾提出,一個地區TNVR的流浪動物必須佔整體的75%以上,才有可能真正有效的達到減少流浪動物數量的目的,低於這個百分比,剩餘的沒有抓紮過的動物還是會不斷繁殖。
另外,流浪動物繁殖的數量還會超過動物自然死亡的數量,造成花了一年又一年的結紮經費,結果動物數量還是不斷增加的局面。
其中,TNVR之中的「V,施打疫苗」也是執行難度高的一大重點。許多疫苗如狂犬病疫苗,需要一年施打一劑才能產生完整的保護作用。
若要將同一地區的遊蕩的動物「再次捕捉」回來施打疫苗的執行難度非常高,且這還是在動物沒有遊蕩到其他地區的情況下,才有可能在同一地點再次捕捉並施打疫苗。
圖說:TNVR的執行難度過高,且若無法有效執行,流浪犬隻仍會持續繁殖,將造成資源與經費的浪費。
將動物回置到原本生活的區域確實能夠讓動物不用再重新熟悉環境,但現行許多實施TNVR的地區,都是交通要道、生態敏感帶或人為活動頻繁的區域,將動物放回這些區域,對於原本就已經產生的人畜衝突並無幫助。
另外,就算成功實施TNVR,民眾若持續毫無規範的擅自餵食流浪動物,只會再次造成流浪動物的聚集,並進一步傷害該地的自然環境生態,甚至影響當地原生物種,許多珍稀的野生動物如麝香貓、黑面琵鷺等,都有遭到流浪狗群攻擊致死的案例。
總結以上就是關於TNR以及TNVR的流浪動物處理方式,以及好處和爭議整理。關於TNR和TNVR,國內仍有許多專家學者持續研討更好的方式,希望和政府、民間組織一起提供更完善的處理方式,提供毛孩與社區居民雙方更好的生活模式。
延伸閱讀: